人物簡介
王喆,女,出生於1970年,梅花大鼓演員,天津人。她16歲考入中國北方曲藝學校,師從梅花大鼓藝術家花五寶、周文茹,同時又向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孫書筠、趙學義學習,畢業考試以全校第一的好成績分配至天津市曲藝團。
她的颱風不俗、嗓音甜潤,能準確把握唱段中不同性格的人物,生動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她鼓板技法高超,是青年梅花大鼓演員中鼓板掌握的佼佼者。演唱以情帶聲,聲情並茂,表演動人,大方得體,受到專家及觀眾的認可與好評,深得津京兩地曲藝觀眾的喜愛。她經常演唱的曲目有《黛玉葬花》、《寶玉探病》、《黛玉思親》、《黛玉悲秋》、《探晴雯》、《昭君出塞》、《拷紅》、《釵頭鳳》、《王二姐思夫》等。
王喆曾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天津電視台的大型綜藝晚會。參加了國際曲藝節開幕式及歷屆中國曲藝節的演出,曾獲得全國小品大賽二等獎。2000年獲得全國鼓曲大賽金獎,多次獲得“新苗獎”“新人獎”“新秀獎”及天津“文藝新星”稱號。現在是天津市曲藝團青年隊的主要演員之一。
事件
1990年,王喆京韻、梅花雙優的優異成績畢業於北方曲校,步入天津曲藝團。
1991年,王喆在諸多名師幫助、指點下加盟王鳴錄先生組織的“相聲小品隊”赴全國各地巡迴演出,在長年的演出實踐中,她博採從長,兼收並蓄,豐富了演出經驗,提高了藝術水平,充實生活,錘鍊了意志,堅強了信念。在與張奎清、王宏合作的小品《瘸男啞女》中,王喆成功地塑造了“啞女”這一角色,場場演出觀眾爆滿,笑聲掌聲不斷,在“人國稅收小品大賽》中,他三人演出的《瘸男啞女》獲二等獎。
1993年,王喆與著名老藝術家韓善續合作,排演了小品《侃大姐》。王喆把一個愛串閒話,嚼舌頭根子攪得四鄰不安的 大姐,演繹得活靈活現。她那不急不躁,不溫不火的尺寸把握的恰到好處。《侃大姐》在河北省電視台《大家來歡樂》一經播出,立即受到歡迎。
1994年,王喆應邀與侯躍華,王平合演了一個反映人有雙重父母,兒女應孝敬雙方老人的小品《圈》,劇中侯飾父親,王平飾兒子,王喆飾女兒,無論從小品的創意、主題,還是表演和演出效果,皆屬上乘,《圈》在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欄目播出後,收到了業內外人士的認可和觀眾的讚許。王喆還與王佩元、王宏等合作演出小品中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各種角色,她都能很好地把握各種人物的個性特點,從而結合劇情的內涵,起始因由,啟承轉合,把每個小品里的包袱鋪平墊穩,磁磁實實,又抖得乾淨利落,又響又脆。
王喆在曲藝團專攻梅花大鼓,使用權她每每收到京韻大鼓藝術家趙學義和著名弦師韓寶利夫婦的指導和幫助,不但豐富了《拷紅》《探晴雯》《昭君出塞》《黛玉葬花》《黛玉愁秋》《摔鏡架》《釵頭鳳》《二泉映月》《風箏情》《燕歸來》等數段梅花大鼓經典曲目片,還逐漸培養形成了情緒飽滿、清新華麗、情真動人、大方得體的雅風和氣息順暢、節奏鮮明、甜美圓潤、音域寬廣、吐字清晰、行腔流暢、腔中有柔、柔中有剛、以情帶聲、聲情並茂的演唱風格。曾被天津市宣傳部列為人才工程重點培養對象並多次獲得獲得“新苗獎”、“新人獎”、“新秀獎”及“天津市文藝新星稱號”
2004年以一曲《風箏情》(米學穎詞、趙學義曲)一舉奪得“全國鼓曲大賽牡丹獎金獎”。在中央電視台、天津電視台及各地電視台的大型綜藝晚會、文化部春節聯歡晚會、歷屆中國曲藝節、津門曲薈、北京幽默藝術節、天津市旅遊節及紀念花四寶梅花大鼓專場等演出中都有不俗的表現。天津市電視台為王喆製作了“曲藝新秀”演唱專輯電視片和光碟,天津市文化藝術節音像出版社發行了曲藝名家“王喆梅花大鼓演唱專輯”。
梅花大鼓名家
梅花大鼓是清末民初流行於京津地區的大鼓曲種,由北京的南板梅花調改革、發展而來,創始人為金萬昌及蘇啟元。由於伴奏樂器為三弦、四胡、琵琶、揚琴及鼓板,有人便以“梅花五瓣”喻之,故稱梅花大鼓。20世紀20年代,天津的著名弦師盧成科(曾為金萬昌伴奏)吸收了一些時調小曲,進一步豐富了梅花大鼓的唱腔和伴奏音樂,同時還培養了一批女弟子,如花四寶、花五寶、花小寶(史文秀)等。 |
金萬昌 | 盧成科 | 榮少昌 | 花四寶 | 劉連玉 | 王玉珍[梅花大鼓表演藝 | 花五寶 | 花小寶 | 花雲寶 | 花銀寶 | 周文如 | 安冰 | 籍薇 | 楊菲 | 王喆 | 史玉華 | 楊雲[梅花大鼓演員] | 花蓮寶 | 丁慧寶 |